繼9月3日“濠江先鋒1號”盾構機順利完成ES3站-ES4站盾構區間左線掘進之后,10月20日上午,區間右線“濠江先鋒2號”盾構機刀盤破土而出,由中國土木、南光置業、中鐵十六局合作經營承建的澳門輕軌東線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ES3站-ES4站盾構區間雙線隧道順利貫通,該區間是澳門輕軌東線工程全線首個雙線貫通的盾構區間,工程建設迎來里程碑式突破。
澳門輕軌東線北段項目線路全長約2.74公里,南起澳門半島A區,北至關閘口岸,是完善澳門軌道交通網絡、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的重要民生工程。該項目主要施工內容包含“三站三區間”,ES3站-ES4站盾構隧道區間長約575米,采用兩臺開挖直徑7.28米的國產土壓平衡盾構機由北向南掘進,掘進期間近距離下穿2條共同管溝、1條地下人行通道、連續側穿4個在建基坑及下穿在建高架橋等一系列復雜工況,對盾構施工的精準度控制、地層適應性以及應對風險疊加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
9月3日ES3站-ES4站盾構區間左線順利貫通為確保盾構施工順利進行,同時保障地上建筑物安全與地下空間穩定,針對項目所處地質條件及下穿環境的各類掘進風險點,項目團隊依托豐富的盾構施工經驗,精準操作土壓平衡盾構機“濠江先鋒號”,實時分析掘進土層結構變化,調整刀盤轉速與推力,有效提升施工效率,降低沉降風險,引入土倉可視化攝像頭及自動噴灑等先進系統,構建盾構掘進的“智慧大腦”。
以數智技術賦能風險防控。施工過程中,項目團隊綜合運用盾構施工數字化監控系統,實行“地上+地下”立體化防控措施,有效防止地層沉降與滲漏水風險。區間隧道內實時監測盾構姿態與掘進參數,及時進行同步注漿與二次補漿,確保盾殼周圍土體密實;地面采用24小時實時監控與地質雷達掃描技術,精準探測地層異常與地下水位,輔以跟蹤注漿動態加固薄弱區域,形成全過程、多層次的防沉降與抗滲漏屏障,實現了接收端精準出洞。
隧道內景圖以精細管理助推挖潛提效。項目現場實施清單化管理,建立領導帶班制,通過“日例會、周總結、月評估”工作機制,持續優化工序措施,確保盾構機在淤泥質軟土地層、全斷面富水砂層地層安全高效掘進;安全管理方面,貫徹穿透式管理要求,以項目安全管理人員為“網”、以施工現場劃分區域為“格”,搭建安全生產管理網格,重點盯控重大危險性作業,構建“安全有網、網中有格、格中定人、人負其責”的安全管控格局。
以技術攻關保障環境友好。項目成立技術攻關小組,聚焦生產任務和技術難題攻堅,創新設計拼裝式渣土池,采用分塊螺栓連接方式,不僅結構簡潔、拆裝方便、施工周期短,還能周轉復用,有效節約了施工成本;并堅持綠色低碳理念,渣土池設置“環保天幕系統”實現全覆蓋,升級污水處理工藝并配備“環保缸”,實現“零污染”排放,最大程度減輕對周邊環境及居民生活的影響。
輕軌東線作為澳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,項目建成通車后,將與氹仔線及在建的延伸媽閣站、橫琴線及石排灣線等延伸線產生協同效應,澳門輕軌總長度將增至約24公里。屆時,由澳門半島關閘口岸到氹仔碼頭僅需15分鐘,乘客可無縫換乘氹仔線,將有效縮短民眾往來澳門半島和氹仔間的交通時間,對緩解關閘口岸通關客流壓力、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具有重要意義。


